top of page
200812-行動封面-2.jpg
03 系列三-1.jpg
03 系列三-2.jpg
03 系列三-3.jpg

「一份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提報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塑料曝曬於陽光下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和乙烯。研究團隊測試了聚碳酸酯、丙烯酸樹脂、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這些材料用來製造食物包裝、紡織品、建材和各種塑膠製品。全球產量最高、最常見的廢棄物、也是用來製造購物袋的聚乙烯,所散發的兩種溫室氣體都最多。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212天的實驗中,低密度聚乙烯原料釋放的溫室氣體會逐漸增加,而且海洋中低密度聚乙烯碎片在曝曬於陽光時也會釋放溫室氣體。經過太陽輻射之後,即使是在黑夜中,溫室氣體還是會持續釋放。

『我們認為塑膠原料所釋放的溫室氣體隨著時間增加是因為光降解(photo-degradation),以及塑料表面逐漸出現細小的裂縫和凹洞……這些瑕疵增加了光化學降解(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的面積,因此加速溫室氣體的釋放』」。(摘自ScienceDaily

「科學家發現全球海沙和海水廣泛地受到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BPA)的汙染,他們認為BPA可能來自海洋垃圾中的硬質塑膠,以及船身上的環氧塑膠塗料。

該團隊取樣東南亞和北美20個國家超過200處的海沙和海水進行分析,所有的樣本都含有BPA,從0.01ppm到50ppm。」(摘自 ScienceDaily

03 系列三-4.jpg
03 系列三-5.jpg
03 系列三-7.jpg
03 系列三-6.jpg

「他們讓沙蟲(譯註:一種狀似蚯蚓的海洋環節動物)暴露在含有5%微塑膠的海沙裡,這些微塑膠含有常見的化學汙染物(壬基苯酚、菲)和添加物(三氯沙、五溴二苯醚)。結果顯示汙染物出現在沙蟲的組織中,其濃度會危害身體的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摘自 ScienceDaily

03 系列三-8.jpg
03 系列三-9.jpg
03 系列三-10.jpg
03 系列三-11.jpg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海洋中的塑膠,在岸上風化的速度顯著的比在海水中來得快。這代表在充滿小島和海岸線的地中海地區,微塑膠的生成,主要來自於他們被沖上岸之後的那一段時間。尤其在夏天,兩個月的高溫曝曬就足以讓塑膠開始裂解。如果再繼續照射陽光,會導致大量的微塑膠開始生成。

 

…漲潮或強風來臨時,這些微塑膠會回到大海中,變得更難處理。因此,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相關團體應該盡力在海灘上的塑膠垃圾還沒變成微塑膠回到海洋之前,定期把他們清理掉(尤其是垃圾容易聚集的地區)」(摘自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