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參考

 

* 淨化塑化沙灘,盤點塑膠足跡 海洋廢棄物是全球各國關注的海洋汙染議題,2015年12月18日(五)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於臺北NGO會館召開「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成果記者會」。今年最新的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依序為:塑膠瓶蓋、漁業用浮球、塑膠提袋、吸管、免洗餐具、玻璃瓶、寶特瓶、外帶飲料杯、其他飲料瓶與食物容器、菸蒂。

 

* 墾丁海底出現漁網覆蓋礁岩 生態現危機  屏東墾丁、佳樂水是國人愛去的觀光遊樂區之一,環保署首度進行的海底垃圾調查發現,墾丁及佳樂水的海底有廢棄漁網、膠管及廢輪胎等較大型海底垃圾,廢棄漁網覆蓋在礁岩上,讓當地生態出現危機。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辦理後壁湖、潟湖、核三廠入水口、南灣眺石東側等地區的淨海行動,發現海底垃圾以廢棄繩索及漁網(約占70%)為最大宗,其次是塑膠製品及鐵鋁罐,各占10%。

 

* 「珠」連九族 淨膚柔珠的骯髒小祕密  我們正活在「塑膠世代」當中,不僅人類生活已經離不開塑膠了,塑膠也正大舉入侵自然環境。在去年(2014)8月,德國一項針對當地品牌啤酒的研究報告指出,共有24種廠牌的啤酒都有來源不明的塑膠微粒污染*。目前還不知道這些微塑膠的來源,但八成與我們大量地使用塑膠有關。

 

* 加州禁售塑膠柔珠 杜絕危害APP助你一臂之力   繼美國伊利諾州立法逐步淘汰含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後,加州議會在9月初也通過法案,禁止境內販賣任何內含超過1ppm(百萬分之一)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長期關注危害物質管制的「看守台灣」也正與歐洲環保團體合作,推廣民眾下載「打擊塑膠微粒」APP,便利民眾用手機掃描產品條碼,就可得知產品成分是否含有塑膠。

 

* 食物鏈新成員: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  塑膠,在各種商業行為、工業製程、醫療和市政管理系統中皆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就連最近讓大家瘋狂的世足賽也和塑膠息息相關。

 

* 塑膠垃圾危害海鳥生存  漂浮在海洋上的塑膠垃圾非常多,多到現在的海鳥有90%會把塑膠垃圾吃下肚,而且到了2050年,大概每一隻海鳥都會吃到塑膠垃圾。這項在一篇新近發表的研究論文中所公布的發現,是首度有人針對「塑膠在全世界的海鳥體內變得有多麼常見」這個議題進行研究而得到的結果。

 

* 市府超有種,舊金山向瓶裝水宣戰──灣區時尚男女,揹水壺驕傲上街  這是今年年底舊金山潮男潮女最熱門的口號:BYOWB(bring your own water bottle)「帶上自己的水瓶吧!」

 

* 海鳥食安大危機:不死的塑膠垃圾  這張千萬人驚呆(?)、震驚世界的照片中不是一隻機械海鳥,而是攝影師克里斯.喬登(Chris Jordan)在中途島(Midway Atoll)所拍攝的信天翁。屍體正在腐壞的牠腹中滿是消化不了的塑膠垃圾,你甚至可以看見完整的打火機躺在裡頭。

 

* 經濟論壇警告 2050年海洋塑膠垃圾比魚多   因為塑膠原料成本低廉且功能豐富多用,人類生活周遭充滿了各式的塑膠製品。但世界經濟論壇警告,由於人類塑膠製品產量遽增,但回收效率卻相對低落,造成許多塑膠製品都留在自然生態系統內,屆時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裡的塑膠垃圾重量將比魚還多。

 

* 擱淺抹香鯨死因 「人類害死的」 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沙洲的抹香鯨,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同仁經過兩天解剖,今天下午初步完成腹腔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說,抹香鯨疑似致死原因,除了「腰部靠尾部瘀血不能游泳」,再者是最常見的問題「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也就是人類汙染海洋環境,間接殺死抹香鯨。

 

* 解決海洋垃圾的最佳辦法  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前主任東尼.黑梅特(Tony Haymet)已經聽過了上百種的海洋清潔計畫。在某個深夜,幾罐啤酒下肚後,他也曾想出幾個辦法,但他說:沒有一個看起來是可行的。

 

* 吸管怎麼會跑進海龜鼻子裡?最近有一支令人頭皮發麻的影片在網路爆紅,影片中,科學家團隊花了近10分鐘將一根吸管從一隻欖蠵龜的鼻孔中取出。

 

* 海洋垃圾當媒人 台日「垃圾外交」引注目  對台、日兩國來說,海洋是重要的資源,然而近年海洋廢棄物汙染日趨嚴重,隨著洋流漂洋過海的垃圾,已然成為國與國間需共同解決的棘手問題。

 

一個DVD盒如何殺死一隻鯨魚  2014年8月,美國維吉尼亞水族館與海洋科學中心(Virginia Aquarium and Marine Science Center)的擱淺應變團隊接獲通知,說乞沙比克灣繁忙的支流依莉莎白河上出現了不尋常的景象...。

 

* 2014國際回顧:塑料垃圾無所不及 大幅佔領歐洲海床  垃圾藏海底,眼不見為淨?一項歐洲大型國際海床科學研究發現,歐洲海床已遭人類垃圾入侵,不僅地中海底所有研究地點無一倖免,歐洲大陸棚和大西洋中洋脊也淪陷。人類垃圾數量持續攀升,對海洋生態的威脅不容小覷。

 

廢魚網蓋珊瑚礁 綠島推海文化取代海鮮文化  綠島美麗的海洋受到破壞,日前綠島居民在海底發現3張棄置的漁網,不僅珊瑚死亡,還有許多珊瑚魚類誤觸魚網死亡。保育人士發起「海洋文化」取代「海鮮文化」。

 

* GHOST NETS, AMONG THE GREATEST KILLERS IN OUR OCEANS…Ghost Fishing is what fishing gear does when it has been lost, dumped or abandoned. Imagine a fishing net that gets snagged on a reef of a wreck and gets detached from the fishing vessel. Nets, long lines, fish traps or any man made contraptions designed to catch fish or marine organisms are considered capable of ghost fishing when unattended.

 

* Ghost Fishing Nets: Invisible Killers in the Oceans  Unseen below the surface, fishing gear reaps the oceans bounty the world over. Viewed from below, nets appear as veil walls lightly dancing the currents with a serene and silent intent. Ever since nets began to be cast out at sea eons ago, more and more fishing gear has been entering our oceans daily. And much of this gear remains in the water — lost, torn away, or simply abandoned.

 

海底垃圾調查:廢漁網占70%最多  屏東墾丁、佳樂水是國人愛去的觀光遊樂區之一,環保署首度進行的海底垃圾調查發現,墾丁及佳樂水的海底有廢棄漁網、膠管及廢輪胎等較大型海底垃圾,廢棄漁網覆蓋在礁岩上,讓當地生態出現危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辦理後壁湖、潟湖、核三廠入水口、南灣眺石東側等地區的淨海行動,發現海底垃圾以廢棄繩索及漁網(約占70%)為最大宗,其次是塑膠製品及鐵鋁罐,各占10%。

 

* 牡蠣把塑膠當浮游生物吃,繁殖、生長受威脅  法國與比利時研究人員日前發表研究指出,牡蠣容易將塑膠微粒視為浮游植物誤食,因而干擾牡蠣的繁殖功能。這項研究也間接顯示了濾食型生物容易吃下塑膠,嚴重影響繁殖,因而對生態有重大影響。

 

保麗龍的難題  每個月,台南社大都會號召一群志工,一起到台南南區海岸,清除沙灘上的垃圾。寶特瓶、玻璃罐、鋁箔包是家常便飯。對志工們來說,最頭痛的,是這一塊又一塊的保麗龍,尤其是當它們碎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時候...

 

紐約市為何禁用保麗龍?7月1日起,美國紐約市正式禁用發泡性聚苯乙烯(保麗龍,簡稱EPS),讓這些常用來裝外帶快餐、咖啡的容器走入歷史。也就是說,從今以後,紐約市禁止持有、販賣、提供一次性使用的保麗龍杯、碗、盤、外帶餐盒、餐盤、郵寄填充物,各企業有6個月緩衝時間,若違規將面臨罰款。

 

海洋環境的隱形殺手:微塑膠–《BBC知識》  用完就丟的生活型態是在20世紀後半開始興起的。拋棄式咖啡杯、塑膠攪拌棒以及用完就扔進垃圾桶的派對餐盤,「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全球的塑膠產品從1950年的150萬公噸,攀升到2002年的兩億公噸,時至今日已達每年三億公噸。

 

研究:塑膠微粒入侵食物鏈 毒害海洋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發現,海洋中的塑膠微粒可能透過攝食,嚴重危害食物鏈底層物種──海洋蠕蟲(海蚯蚓)的健康,進一步影響整體海洋生態系統。

 

108款洗浴乳含「塑膠微粒」,恐危害環境  很多人買洗面乳或是沐浴乳,會選擇有「柔珠顆粒的」感覺才能去角質,但環保團體「看守台灣」調查市售300多款產品,發現有108款含有危害環境的「塑膠微粒柔珠」,這些「微粒」會吸附重金屬,如果隨著汙水排到河川海洋,再被魚等生物吃進去,人再吃進肚就可能會傷身,環保團體呼籲環保署應該要禁用「塑膠微粒」這樣的材質,避免危害環境,影響人類食物鏈。

 

延伸

 

塑膠微粒的故事  在這個塑膠氾濫成災的年代,我們不僅在海洋、河流以及陸域環境看到許多被亂丟的垃圾,更有許多塑膠是不容易被看到卻直接從我們的浴室,直通海洋,而且不需經過光與熱的裂解,就已經是微小顆粒,嚴重戕害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美食界最近默默醞釀一股新勢力!海洋學者與生態工作者最近發現,鰭刺有毒的觀賞魚「獅子魚」,近來已成潛水玩家與海產店顧客口中讚不絕口的美食,饕家給牠的評語是:肉質細嫩、入口散發甜味...

 

海洋垃圾大軍  中途島是夏威夷西北方兩千公里海面上的珊瑚礁小島,若不是因為戰爭,全世界大概沒多少人聽過它的名字。島上無平民居住,只有150名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派駐人員,和數以萬計的海鳥、海龜、海豹、海豚與珊瑚礁魚類。

 

要元氣,更要永續──新海鮮文化  台灣素有「海鮮王國」之稱,無論是餐廳宴席、搭棚辦桌或夜市小吃,海鮮在其中都占有相當高的比例。生猛、活力,是台灣人對海鮮的追求;簡單、原味,是台式海鮮的料理手法。只是近年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享用海鮮美食的代價越來越高昂。...

 

英國外海魚類抽檢 1/3體內有塑膠  科學家發現,近1/3從英國西南外海捕獲的魚體內都殘留塑膠污染的痕跡,那些塑膠殘留物多來自於清潔產品和塑膠提袋等物。

 

知性永續的「海鮮文化」今年農曆年期間最熱門的海鮮食材之一的「海參」竟然出現假貨,而且普遍出現在傳統市場與大賣場中。這些「假海參」的外形、突起物、長度都一樣,被懷疑是用蒟蒻或化學物質從同一模型翻作合成,不知這種假貨已經欺瞞消費者有多久了。

 

 

塑膠微粒的故事 taiwanwatch2
20150907中天新聞:海底佈滿廢棄漁網,澎湖海洋生態浩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