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子宮也不安全

​子宮也不安全

「紐約市兒童環境健康哥倫比亞中心(Columbia Center for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 in New York City, CCCEH)的科學家已經追蹤了懷孕婦女12年,以測量懷孕期間進入子宮的化學物質。『我們分析了空氣樣本發現他們100%都含有至少一種殺蟲劑和空氣汙染物,這真是讓我感到震驚』CCCEH主任暨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梅公共健康學院教授Frederica Perera博士說。『每一個樣本』。

不只是母親吸入有毒物質令人擔心。CCCEH的研究還指向母親將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傳給他們的寶寶。到目前為止,這些化學物質與新生兒出生之後在他們臍帶血中所發現的相吻合。

『我們測量子宮嬰兒血液中所包含的數千種有毒化學物質』非營利環保倡議組織《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的總裁Ken Cook說。『阻燃劑,以及個人衛生用品、化妝品、洗髮精。名單很長』。EWG的研究在去年年底出生的10個嬰兒血液中平均找到232種化學物質。這些一般許多日常用品中找得到的化學物質,名單既長又眼熟,如洗髮精和潤髮乳、化妝品、塑膠製品、浴簾、床墊,以及像電腦、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

Perera和她的同事正在追蹤一些兒童從子宮、出生到他們生命中前幾年的發展。他們最近在《小兒科 》期刊發表了一個研究,呈現他們在寶寶臍帶血中找到的化學物質與日後IQ測試與發育之間的關聯性。『我們研究中有15%的兒童至少有一種發育上的問題』Perera說。在寶寶臍帶血中測得的化學物質似乎會有影響。濃度越高,IQ下降的幅度就越大。這個研究也在波蘭和中國的懷孕婦女身上進行,而且獲得相似的結果。」(CNN,2010​)

殘缺的娃娃腿從金山頂寮附近海灘撿來。

塑膠充滿風險

塑膠充滿風險

Breast Cancer Fund)塑膠無所不在,它被使用在消費性商品和各種包裝上。儘管塑膠解決許多製造上的問題而且對消費者來說很方便,但塑膠也對消費者健康和環境帶來嚴重的風險。目前已知有三種塑膠加熱、磨損或受到擠壓之後會滲出有毒化學物質。

  • 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譯註:回收編號7)會滲出雙酚 A bisphenol A;  

  • 聚苯乙烯 polystyrene(譯註:回收編號6)會滲出苯乙烯 styrene;

  •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譯註:回收編號3)會分解出氯乙烯 vinyl chloride,而且有時含有會滲漏的鄰苯二甲酸鹽 phthalates(譯註:鄰苯二甲酸鹽即塑化劑)。

碎裂的寶特瓶。從萬里龜吼海灘撿來。

寶特瓶不耐高溫

寶特瓶不耐高溫

 

「PET可能滲出銻(PET用三氧化二銻 antimony trioxide作為催化劑和阻燃劑)(譯註:PET即寶特瓶,回收編號1)。液體留在PET裡的時間越長,滲出的可能性就越高。此外,車內、車庫和密閉式儲藏空間的高溫也會讓滲入液體的銻增加。

 

三氧化二銻是可能的致癌物。長時間接觸三氧化二銻的工人會出現呼吸和皮膚發炎,而女性員工則會增加月經問題和流產的發生率。儘管目前沒有證據顯示PET產品(如水瓶)所釋出的微量銻會產生上述的現象,我們傾向於完全不要有接觸。」(Life Without Plastic

「天氣熱,許多開車族加完油,或是買了瓶裝水就往車裡擺,但您知道嗎?如果把瓶裝水放在車裡,車內又剛好因為太陽曝曬溫度升高,這時PET材質的寶特瓶就會釋出塑化劑,甚至還會釋出一種重金屬『銻』,會對人體心臟、肝臟造成傷害,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別因為一時方便影響自身健康。」(華視新聞影片,2015​)

寶特瓶為自行準備的道具。

認識環境賀爾蒙

乾枯的樹苗。2015年7月,攝於福隆附近海灘。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認識環境賀爾蒙

(以下引自:環境資訊中心,2011)環境荷爾蒙又稱「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簡稱EDS),一些人造化學物質污染環境後,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體(或其他生物體內)。它可模擬我們體內的天然荷爾蒙,進而影響我們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例如:模仿人體荷爾蒙的作用(如女性動情激素)、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的濃度 、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活性物的濃度,改變生育能力。

環境荷爾蒙對人體或野生動物之影響,會隨年紀或性別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對胎兒和新生兒影響最鉅。在胎兒發育階段,其將影響生殖系統發育及動物性別表現,亦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發展,造成孩童學習能力低落、無法集中注意力等問題。對成年個體而言,環境荷爾蒙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引發甲狀腺癌,亦會影響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增加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機率。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有:

  • 戴奧辛(Dioxins):又稱「世紀之毒」,主要來源為製造工業化學藥品時的副產品、或透過燃燒廢五金、電纜、輪胎塑膠袋、垃圾等產生,而除草劑、發電廠、造紙業、水泥業、焚化處理設施、車輛廢氣、火災等也會製造戴奧辛毒氣。

  • 雙酚A(Bisphenol A):在塑膠製品的製造過程中,添加雙酚A可以使產品具有質輕且不易碎的特性...已廣泛運用於製造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塑膠水壺水杯、微波食品容器、罐頭內層附膜(環氧樹脂)、補牙填充劑等生活日用品,甚至連手機、iPod中都含有雙酚A。

  • 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添加塑化劑可以使其物理性質變為較為柔軟,易於加工。依使用功能、環境不同,製造成擁有各種韌性的軟硬度、光澤的成品,其中愈軟的塑膠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劑愈多,如保鮮膜、塑膠袋等...。



     

塑膠水瓶的雙酚A

塑膠水瓶的雙酚A水平

 

「塑膠製品裝熱飲,會溶出塑化劑,此觀念多已普及人心,但董氏基金會今提醒,塑膠容器裝冷飲竟也有可能溶出塑化劑、甚至是另一種環境荷爾蒙雙酚A,長期食用恐影響內分泌系統。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根據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77位大學生第一周使用不銹鋼瓶喝冷飲,第二周換成PC塑膠瓶,結果顯示受試者改用PC塑膠瓶一周後,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相較使用不鏽鋼水瓶時,平均增加69%。」(環境資訊中心,2016



 

水瓶的材質是PC塑膠。自行準備的道具。

塑化劑魔手伸向生殖系統

塑化劑魔手伸向生殖系統

「Phthalates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能起到軟化作用的化學品。它被普遍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乙烯地板和壁紙、清潔劑、潤滑油、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髮噴霧劑、香皂和洗髮液等數百種產品中。

鄰苯二甲酸鹽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擾內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精子運動能力低下,精子形態異常,嚴重的會導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問題的『罪魁禍首』。在化妝品中,指甲油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很多化妝品的芳香成分也含有該物質。化妝品中的這種物質會通過女性的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體內,如果過多使用,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還會危害到她們未來生育的男嬰的生殖系統。」(百度百科​)

「DEHP這種塑化劑在進入消化道之後,有的會被身體的解毒酵素分解,再經由尿液排出,有的則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但最怕的是沒被分解卻留在心臟、肝臟、生殖器官等脂肪多的部位作怪,因為它會模仿女性荷爾蒙,刺激乳癌細胞的生長、可能會造成女生性早熟和降低男生精子的數目。這種模仿女性荷爾蒙因而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一般稱為環境荷爾蒙。當發育中的胎兒、成長中的兒童和出現性徵時期的青少年,受到環境荷爾蒙的毒害時,可能造成畸型、氣喘、性器官發育不正常等等。」(陳修玲,2011

「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帶領的研究團隊,11月16日發表『塑化劑與男性不孕症』研究,證實塑化劑會影響男性不孕,論文並已在國際期刊發表。李俊璋表示,塑化劑主要暴露來源,可能有塑膠袋及保鮮膜包裝的冷熱食、塑膠及保麗龍杯冷飲、寶特瓶裝的運動飲料及茶類。發現病例組的每日攝取量都高於對照組男性成人;而攝取量高者,體內塑化劑濃度相對較高。他說,要叫政府全面禁用相關產品的難度很高,但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習慣做起。例如自己帶杯子買飲料、外帶熱食時自己帶鍋子裝,盡量不要使用一般店家的塑膠袋或塑膠杯。」(環境資訊中心,2015​)

塑膠手套。2015年7月,攝於福隆附近海灘。

本件作品泛指所有的塑化劑,並非針對手套而言。儘管如如此,許多手套含有塑膠成分,亦在可疑之列。「消保處今公布市售家庭用塑膠手套檢測,19件中,有13件不符合規定,達68%;7件檢出塑化劑,其中有6件總合超標逾200倍,還有1件已逾使用期限達9年,經濟部已要求業者下架回收,停止販售,限期改善」。(蘋果即時,2016

紙杯不單純是紙

紙杯不單純是紙

 

「用紙杯喝熱飲要小心!有民眾到手搖飲料店,購買熱的洛神花茶,將近半小時後,紙杯杯口軟化,塑膠封口甚至破裂,專家指出,這是因為飲料業者採用的紙杯杯壁內側耐熱跟耐酸度不足,以前紙杯為了防水,內壁會塗上一層蠟,後來改用PE淋膜,但溫度超過70度,很可能會溶出塑化劑,要是遇到酸性飲料,更容易加速紙杯軟化,更令人訝異的是,很多業者利用機器,幫紙杯封口,瞬間溫度近百度,其實也可能溶解出塑化劑。

 

紙杯專家張靜文:『熱飲來講,一般紙杯是不能耐酸鹼,酸性、鹼性,茶飲它越熱的話,(塑膠)釋出的濃度是越高。』
 

購買3家業者販售的手搖熱飲,使用專門測量食品的溫度計實測,買回來15分鐘,同一款熱飲,大約65度,其他業者65度到70度,剛裝杯,至少80、90度,更高溫......專家說,問題出在杯壁內側的防水淋膜。
 

採用的是低密度的塑膠PE,耐熱度大約70到90度,觀察市售飲料,從便宜到貴,每一杯都有防水淋膜,但確切材質,耐酸耐熱程度,沒一家有標示,專家說,更危險的還有這個步驟,手搖杯飲,用封膜取代杯蓋,高溫110度封口,塑膠材質,能耐熱嗎?紙杯專家張靜文:『PE經過封膜的高溫以後,事實上它釋出的一些塑化也好,事實上是更嚴重的。』」(TVBS,2014)(以上文字摘自影片)

膠膜鬆脫的紙杯。從萬里龜吼海灘撿來。

​紙杯禁不起海水和日曬的摧殘,很容易看見裡面包覆著塑膠膜。相較於其他的塑膠垃圾,紙杯在海邊比較少見,我想主要是因為他們很快就裂解消散。

保麗龍不是好東西

 

「台灣飲料店越開越多,每年使用超過2億個保麗龍杯,但回收率僅2成,已嚴重污染環境與海洋。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受訪時說,以醫學角度而言,贊成環保署禁用保麗龍杯碗的作法;他說,由於目前天冷,業者常以保麗龍杯碗盛裝熱湯、熱飲,且市面上也有少數泡麵碗仍採用保麗龍材質,使用過程中容易溶出有毒物質,危害民眾健康。

顏宗海說明,保麗龍杯的材質是『6號塑膠』,成分是聚苯乙烯,耐熱溫度只有約70度,其中『苯』的毒性高,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長期大量暴露接觸到可能會罹患血癌、淋巴癌等。顏宗海也提醒,保麗龍杯碗能少用就少用,例如民眾泡泡麵時,最好把麵、醬料拿起來,另外用瓷器、玻璃或是不鏽鋼碗來泡。」(中央通訊社,2015

保麗龍趁早滅絕

「美國紐約市去年7月起開始禁用保麗龍餐具,而原本就已經禁止使用保麗龍餐具的加州舊金山市,近日更積極研議將保麗龍禁令進一步擴大,除了餐具之外,連包裝填充物等保麗龍製品都要禁止,可望成為全美最嚴的保麗龍禁令。

 

據《舊金山紀事報》報導,舊金山市議會議長布瑞迪(London Breed)日前提案擴大現有的保麗龍禁令,包括禁止銷售保麗龍免洗餐具、漢堡盒,生鮮托盤、蛋盒、保冷冰桶和其他食物容器,以及泡泡粒等包裝填充用料。此外,以保麗龍為原料的各種泳池、海灘和水上娛樂用品,例如海灘玩具、水上浮台、浮標,也都在禁用之列。」(蘋果即時,2016

保麗龍趁早滅絕

保麗龍碗。2015年7月攝於宜蘭縣五結鄉蘭陽溪出海口。

保麗龍是海灘上的常客,他們比紙杯耐用,但沒有塑膠杯強韌,所以能見度也在兩者之間。保麗龍是6號塑膠,無法生物分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碎裂。我們的海灘到處可見保麗龍碎屑,情況十分嚴重。

保麗龍是台灣海洋垃圾特有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尚未禁用保麗龍製品,二方面有部分的牡蠣養殖業利用保麗龍來支撐蚵架,每一年有十幾萬片的保麗龍在海上漂浮。

不加熱也有事

不加熱也有事

「台灣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教授曾在『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總體檢論壇』公布研究結果,塑膠容器即使不加熱、不裝熱食,但食物中的油脂,使容器的塑化劑溶出量比盛裝熱湯更多。

台灣成大研究團隊發現,超商販賣的紙盒裝便當、塑膠盒裝便當、紙盒裝鮮奶經微波加熱後會釋出大量的DEHP,在微波爐周圍的空氣及粉塵中,含有五種有害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DBP、BBP、DEP、DOP),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會吸附在任何物體表面。」(大紀元,2015​)

塑膠容器。2015年6月攝於新豐鄉崁頭溪出海口。

港人普遍塑化,台灣人如何?

港人普遍塑化

 

「台灣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愈鬧愈大,原來大部分香港人早已出現塑化劑『中毒』。浸會大學生物系最新研究發現,在抽取的200個港人血液樣本中,逾九成都被驗出有毒塑化劑DEHP,估計是經由食物攝取。

 

研究又顯示,曾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雌鼠的機會較大,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都較正常的細三分之二,精子數目亦會少二至三成,相信類似影響會同樣在人體出現。負責研究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表示,幾乎全部樣本都驗到有毒塑化劑,反映這類化學物料容易被人類接觸及吸收。他指,市民可能是經由化妝品、指甲油、兒童玩具等物品吸收到塑化劑,亦有可能是經由空氣和食物攝入。」(環境資訊中心,2011

枝頭的鳥玩偶。2015年11月,攝於新竹縣新豐鄉崁頭溪出海口,一處紅樹林林間。

在林間意外發現這隻垃圾玩偶,牠以一種生動的姿勢和表情掛在枝頭,想必又是強風的傑作。海邊的垃圾真是無奇不有,我曾經在這附近發現兩尊斷頭的土地公、一尊財神爺、以及一座神主牌。

可疑的紙尿褲

可疑的紙尿褲

 

「本研究以呼吸流量計監測老鼠吸入三個品牌的可拋式尿褲(disposable diapers)(以下稱品牌A、B和C)所散發的氣體。...對於其中的兩個品牌,許多老鼠呈現呼吸中途流量強度減弱(reduced mid-expiratory airflow velocity )、感官刺激(sensory irritation)和肺部刺激(pulmonary irritation )的現象。對於散發物的化學成分分析顯示其中含有數種化學物質對於呼吸系統具有毒性。」(Anderson 與 Anderson,1999

會影響老鼠呼吸系統的化學物質包在寶寶屁股上會有甚麼效果,令人好奇。

紙尿褲為自行準備的道具。

紙尿褲不是紙,衛生棉也不是棉,他們使用大量的塑膠,其長期、潛在、綜合的影響值得關切。

神秘的衛生棉

神秘的衛生棉

 

「在美國,70%的女性使用棉條,平均一個女人一生要用到11000-16000支棉條。一般來說,棉條是棉花和人造絲和合成纖維的混合物,不過每家廠商的產品不同,各有其專屬的配方。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消費者團體就一直想知道這些產品的成分。不過因為衛生棉被歸類為醫藥用品(medical devices),製造商並未被要求完全揭露棉條和衛生棉的成分。


上個月,消費者團體 Women's Voices for the Earth的成員打扮成衛生棉和棉條包裝盒的模樣在寶鹼總部前抗議。他們手持標語,訴求「我的子宮喜歡精確的標示」(My uterus loves accurate labels)。
 

Women's Voices for the Earth測試了P&G's 的Always衛生棉,他們發現衛生棉會散發化學物質,如苯乙烯(styrene)、氯乙烷(chloroethane)和三氯甲烷(chloroform)。
 

寶鹼的發言人Tonia Elrod說,該公司尚未見到完整的研究,但指出這些都是周圍空氣中自然發生的化學物質(naturally occurring chemicals found in the ambient air)。
 

過去幾週,製造Always衛生棉和Tampax棉條的寶鹼,和製造Kotex棉條和衛生棉的金百利克拉克,都在他們網站上發表更多的資訊。但是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 Philip Tierno認為這樣還不夠。『儘管他們列出了一些成分,但他們不見得列出所有的東西。』」(CNN,2015​)

「女性衛生用品的安全是一個很少被討論的議題,然而這件事卻對1/3的人口事關重大。皮膚是你身上最大、也是最薄的器官。這層不到1/10英吋的薄皮區隔著你的身體和外界潛在的有毒物質。皮膚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尤其陰部附近的皮膚。所有持續與你皮膚接觸的東西都會進入你的血液中,在你全身流動。這就是為什麼我時常說『不要把你絕不會吃的東西塗在身體上』。化學物質塗在皮膚上,比吃下去還糟。吃下去,至少唾液和胃裡的酵素能幫忙把化學物質分解並且沖出體外。但是當他們接觸你皮膚時,他們會直接被吸進血液,直接進入你的脆弱的器官。只要進入體內,他們就可以累積,因為你身體缺乏必要的酵素來分解他們。」(Mercola ,2013

兒童最脆弱

兒童最脆弱

 

「國際研究指出,常見於食物容器、塑膠、家具、玩具、化妝品等的內分泌干擾素(又稱環境荷爾蒙,EDCs),導致歐洲必須付出的健康成本大幅增加,直逼鉛汞中毒。德國測試嬰兒塑膠固齒器,亦檢出EDCs,塑化入侵無所不在。

 

在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則在11月發表一項針對國人塑化劑暴露的調查,顯示暴露較高的族群為育齡女性與未成年人;而外食塑膠餐具、沐浴乳、個人衛生用品、香水、化妝等用品是目前塑化劑高暴露的來源。長期攝入塑化劑除了造成兒童生殖功能傷害,現更證實會降低兒童智商,且台灣人民的攝食量比歐盟、美國高。」(環境資訊中心,2015​)

「環保團體抽檢台灣兒童玩具,75%含有毒塑化劑,恐導致兒童性早熟或生殖器受損。對此問題,環保署說玩具安全把關由經濟部主管,經濟部官員則說需請環保署訂定更完善的毒化物管理,但沒有官員提出解決辦法。醫師林杰樑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則建議兒童勤洗手,且最好丟掉2008年前製造的玩具。

綠色和平繼上周揭露半數家用品樣本含毒後,4日再公布兒童玩具抽樣報告,12件樣品中,高達9件含有影響兒童性早熟或男童生殖器官受損的環境荷爾蒙壬基酚(NP)以及不同種類的塑化劑,其中3件兒童雨衣檢出塑化劑含量甚至超標達196倍,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李之安表示,化學物質長期疏於管理,已經讓廣大的台灣兒童成為法規疏失的犧牲者。」(環境資訊中心,2012

「行政院消保處檢驗21件市售兒童雨衣,發現塑化劑、鉛含量和標示只有3件合格,不合格率破8成5,其中15件塑化劑超標,10件更超標200倍以上。最貴的Bonita kid's雙層雨衣原價1780元,但塑化劑超標265倍,消保官提醒,『價格高不代表品質好。』」(環境資訊中心,2013

衛生棉為自行準備的道具。

關於衛生棉的塑膠和化學成分,我找到的資料不多,只能說衛生棉真的很神秘。

 

我燃燒了幾個品牌的衛生棉,對其燃燒速度、濃烈黑煙和刺鼻味道感到驚訝!如同這段影片所示:Pads on Fire

塑膠玩具。2015年7月,攝於福隆海水浴場與鹽寮海濱公園之間一段長約3公里、人跡罕至的沙灘。

塑造下一代?

塑造下一代?

 

「本小組對於環境誘發的癌症(environmentally induced cancer)特別的感到憂心。目前在美國市場上的化學物質超過八萬種,其中有許多使用在美國人的日用品中而未曾或鮮少被研究,並且大多未被規範,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潛在環境致癌物的接觸是廣泛的。其中一項無所不在的化學物質『雙酚A』(bisphenol A, BPA)仍然在許多消費性商品中找得到。儘管BPA與越來越多疾病---包含多種癌症---有關,尚未被美國納入規範。」(President's Cancer Panel,2010​)

 

儘管兒童早期的化學接觸與其神經發育失調之間的關聯性仍舊是個科學爭議,但是一個由頂尖醫師、科學家和健康倡議者所組成的聯盟正在提倡更積極的管制。他們的目標是限制空氣汙染、修復老舊鉛管、停售某些殺蟲劑、禁止在食品包裝和塑膠中使用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以保護懷孕的母親、嬰兒和兒童免於受到具有神經毒性的化學物質的危害。

該聯盟週五簽署了一項前所未見的聲明《溫柔計畫》(Project Tendr),意指『瞄準環境中的神經發展風險』(Targeting Environmental NeuroDevelopmental Risks)。這份聲明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科學期刊中,而且未來幾個月將會有相關文章發表在內分泌學、護理、小兒科和流行病學的期刊中。

科學家提到.......目前使用中的化學物質的安全性,多數在上市之前沒有被檢驗過,婦產科醫師暨前美國婦產科學院校長Jeanne Conry說。『我們在開出藥物處方之前,必須證明它是安全的。為何對於化學產業,我們卻假定所有東西是安全的,而必須證明他們有害呢?』她說。

『我們這個社會應該要能在科學證據顯示某種化學物質值得關注時採取保護的行動,而不是等待有傷害我們兒童的確切證據出現再說』該聲明說。」(The New York Times,2016​)

垃圾多拉A夢。從新豐鄉崁頭溪出海口附近撿來。

bottom of page